两会观察 | 五年规划彰显制度优势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3-08 17:18
图为在建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该通道的贯通对于加快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五年规划,诠释着中国制度和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下一个五年、十五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穿规划纲要草案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主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3月5日提请审查的规划纲要草案,通篇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作为指导今后五年及十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草案全文共19篇、65章。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17篇,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覆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
比如,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这样的设定,有助于从大势上把握宏观经济基本态势,也给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重要基础”。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规划纲要草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了“施工图”。
“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是‘循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要畅通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堵点和梗阻,关键在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循环效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要是把国之大事和关键小事相结合。”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说,针对引领未来发展、关键性的、被“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构成了规划纲要草案的逻辑主线,体现着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以贯之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历史坐标。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把“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回顾已经实施的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中国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巨大贡献;“七五”计划后,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善于制定实施五年规划,总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答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勾勒出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也贯穿着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主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根据党中央建议制定,到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实施,五年规划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规划确保了国家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编制五年规划,主要目的是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规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指标。这是各级政府各部门部署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蓝本。各级政府据此动员配置全社会资源、规划重大项目、出台重大政策、提出重大改革举措,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看来,“这就是中国模式独特的魅力,你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地区以及整个国家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将发生什么变化。”
从根据党中央建议制定,到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实施,五年规划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