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见证新时代 |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10-13 11:07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

2020年,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建成,“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具备通硬化路条件的建制村”成为历史。村民阿达么友杂一踏上这条平整的柏油路,差点哭出来,“比生完孩子还激动”。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拉果乡的阿布洛哈村,地质条件恶劣。3.8公里的通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超千万元,建造过程甚至动用了重型运输直升机。这架直升机,公司在青岛,停在广西,飞行和技术团队是中外组合,专用航油从昆明调运,负责加油的技术人员从成都赶来……这不是一笔经济账,而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民心账。

通车两年,天堑变通途。公路打开了“山门”,让村子与世界紧密相连。与外界“零距离”接触,村民眼界开阔起来,心里也有了新期盼。

“以前路不通,感觉世界很小。现在出去看了,世界真的很大。”村民比机拉要老人说,路通了就想到处走走。“火车坐过了,汽车也坐过了,还想坐一次飞机。”

村支书吉列子日介绍,现在家家都有摩托车,村里还新建了农家乐接待游客。“下一步要流转土地,壮大村集体经济,修建产业中心,打造漂流、环村旅游步道,让村民做股东,年终也分红。”对未来发展,吉列子日充满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公路里程446.6万公里,是高铁里程的100余倍、高速公路里程的2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遍布中国乡村的农村公路连接绿水青山,连通党心民心,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串联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沿着山东省曹县县城向东南15公里,来到大集镇,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曾经,镇上只有一条4米宽的主干道,常年坑坑洼洼,物流车进村不便,送货多靠村民骑电动车,费时费力,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如今,9米宽的桑万路穿镇而过,连接起全镇16个自然村。路两旁仓库、加工厂星罗棋布。每天从早到晚,物流车辆奔波,镇上生产的演出服等产品得以更快捷地走向全国大市场。据了解,2021年,全镇网络销售额超90亿元。

变化不止于此。目前,曹县已有90%的行政村完成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民出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交通运输“最后一米”也得以打通。“以前村里都是土路,农产品就算用拖拉机也运不出去。现在,仅驻村物流快递公司就有18家,全村70%以上的群众从事电商经营。”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大集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平深有感触。

要致富,先修路;要幸福,修好路。像大集镇这样因路而兴、因路而富的特色乡镇,全国还有很多。随着农村路越走越宽,乡村美好生活与广阔发展前景更具吸引力——2021年,我国有1100万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奋斗者、亲历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