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落实“四不摘” 脱贫实打实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0-03-10 08:34

据国务院扶贫办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月5日,2019年申请摘帽的贫困县,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的242个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其中,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陕西10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

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县摘帽意味着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这并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

“四不摘”,是对脱贫攻坚战提出的硬要求。如何落实?一起来看各地的做法。

1 政策稳了,心里才踏实

“都是靠国家的政策才有了今天的日子。现在正在节骨眼上,要是政策断了,家里的日子真会过不下去。”贵州省黔西县沙坝村的王德全曾是驻村工作队的重点关照对象。2017年黔西退出国家贫困县。然而,县里摘了帽,王德全家却没脱贫。

“病了好些年,每年光医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德全的儿子患有尿毒症,两个孙子要上学,生活十分窘迫。即将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去,他担心到时找不到工作,又没了村里政策的帮助,日子反倒比县里摘帽前更难过。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贫困县摘帽了,但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全部贫困。中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是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这意味着:贫困县摘帽后,还有一部分剩余贫困人口需要继续攻坚。而这些经过几年努力,还没有脱贫的老乡,往往都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困难。

“这跟煮饭一个道理。如果还没开锅就熄火,这饭注定煮不熟。”沙坝村脱贫攻坚大队长穆勇说。为确保贫困户能够依然享受摘帽前的政策,县里明确:相关政策不因搬迁和户籍性质的改变而变化,就学、就业、低保、社保等都有配套保障。以王德全为例,离开村子后,不但可以继续经营自己的山林耕地,村里扶贫产业分红时,他家也能有进账。“政策稳了,心里才踏实。”王德全悬着的心放下了,为迎接新生活做好准备。

◎亮点

黔西县作为贵州省66个贫困县之一,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2017年末,黔西县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5.36%下降至1.64%,2018年退出贫困县行列。摘帽后,黔西县基本保持了全县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变。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脱贫,实现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全覆盖,保障贫困户子女不因贫辍学、脱贫户不因学返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合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补偿率达90%以上,从根本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千户,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

2 产业发展起来,才不会穷回去

一身泥瓦匠手艺,包工程、盖房子,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提起耿立伟,没人不认识。

2012年,因为一场大病,耿立伟积蓄没了、收入断了、欠了一身债,成了贫困户。2016年,县政府和村里建起了22个集体设施农业大棚,推广种植西红柿。村党支部决定将50个集体大棚中的2个免费给耿立伟种植一年,由村支书刘占林带着他出门学技术。

辛苦经营,不到半年,耿立伟的西红柿收获了。两个大棚赚了6万多元,耿立伟家脱了贫。就在这一年,林西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帽子是摘了,可单靠这两个大棚的西红柿就能保证不返贫?“还得靠产业,扩大生产,大家一起干!”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成了合伙人。眼见大家有了积极性,2018年,村里陆续建起400多个大棚。村民不会种,耿立伟化身技术员免费教,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就联系县里专家。乡亲们担心西红柿没销路,耿立伟就当经纪人,帮忙联系客商,还做起了代收。大伙的西红柿有了销路,自己的收入也多了10万元。

2019年,村里又加了800多个大棚,耿立伟一口气承包了18个。除了西红柿,还试种了草莓、葡萄和香瓜,搞起了采摘农家乐。不仅如此,耿立伟还打算成立合作社,找更多合伙人,有规划种植,大规模上架,品质才能有保证。他始终记得扶贫干部的叮嘱:“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不会穷回去。”

◎亮点

林西县是内蒙古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旗县,2018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当地将精准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人参与产业发展”。摘帽后,县里总结推广“1+4+5”产业扶贫经验。依托1个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让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4方面收益;打造甜菜、生猪、金鸡、中药材、野果5种富民模式。预计“十三五”期间投入产业奖补资金3.3亿元,撬动金融资本17亿元投入农牧主导产业。此外,按照“三培两带”思路,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培养了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3 贫困帽摘了,监管不能停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是秦岭南麓的小城,2017年度脱贫摘帽后,驻故峪沟村第一书记唐碧林工作期满,本可以申请回派出单位工作,但他选择了留任。“一些老乡让我实在放心不下。”

在村里帮助下,村民杜忠勤一家虽已脱贫,但是他患类风湿,老伴有精神疾患,基本上无法参加劳动。高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游走在返贫的边缘。很快,唐碧林和村“两委”主动上门帮他们将无力耕种的两亩土地进行了长期流转,及时兑现了流转金。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还帮他们入股了有实力的养殖专业户。稳定收入多了一笔,脱贫状态才更稳固。

及时发现杜忠勤的情况,得益于一直在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县里虽然摘了帽,但对贫困户的监测没有缺位。全覆盖的驻村工作队可以快速掌握贫困户的贫困情况,实现动态调整。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精准施策、过细工作。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起来,帮扶措施才能跟得上。

除了“不走的”驻村工作队外,为了精准监测贫困户返贫或新增贫困户情况,佛坪县还借助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汉中市“互联网+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及时开展数据共享及信息比对工作。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互联网技术,收集贫困人口各类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建起了到户到人的“云档案”。通过重点农户预警监测台账,对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实行动态管理。

◎亮点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度整县脱贫。

摘帽后,佛坪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负责和重点行业部门联动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常住农村人口的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致贫返贫风险等实行分类监测,对返贫致贫风险情况按照“红、橙、蓝”三色三级区别轻重缓急,分层设防、分层干预、提前预警,防止返贫和发生新的贫困。短短几年,佛坪发生了巨变。2019年,佛坪全县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1332元,同比增长16.1%,未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498元,同比增长9.1%。一年来,全县无新增和返贫人口。